社会工作与管理-社区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吉林大学自考招生信息网
社区发展与规划
一、单选
1.在中国首先提出社区概念的是(B)A.费孝通B.吴文藻C.徐震          D.梁漱溟
2.“社区”一词最早出现在(C)A.《礼俗社会与法力社会》B.《社区概论》C.《东西方村落社区》D.《百科全书》
3.“社区”这一概念属于(A)  A.社会学范畴B.社会保证学范畴C.社会心理学范畴D.社会管理学范畴
4.年轻型社会的老少比是(B)A.10%以下B.15%以下C.20%以下D.25%以下
5.行政社区是(D)A.农村社区的特色B.香港行政区的特色C.西方社区特色D.中国城市社区的特色
6.“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管理体制的确立是在(A)  A.1954年12月  B.1955年12月C.1956年12月  D.1957年12月
7.下列哪一个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老龄化城市(C)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8.下列不属于社区文化结构的是(D)A.文化物质B.文化丛C.文化圈D.文化群
9.用于社区所需的各类用地及相应的建筑和设施是指(B)A.社区的成员结构B.社区的空间结构C.社区的文化结构D.社区的组织结构
10.社区文化功能中最小的单位是(B)A.文化丛B.文化物质C.文化圈D.文化群
11.吴文藻在中国首先提出了(A)A.社区概念B.社区规划概念C.社区发展概念D.社区互动概念
12.英国学者梅因首次使用社区一词是在(C)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13.梅因首次使用社区一词,但对社区理解较有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A.韦伯B.腾尼斯C.桑德斯D.伯德纳
14.从广义上来理解,社区的概念源于(D)A.社会保障学B.社会发展学C.社会环境学D.社会学
15.目前中国的社区情况,城市中的居住社区往往带有很强的(C)A.自然组合色彩B.越远色彩C.行政色彩D.文化色彩
16.老年型人口社会的老少比是(C)A.10%以上B.20%以上C.30%以上D.40%以上
17.目前,在中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的社区发展单元是(B)A.地域社区B.街道社区C.结构社区D.团体社区
18.我国最早出现老龄化的城市是(A)A.上海市B.北京市C..天津市D.重庆市
19.在社区结构中,具有垂直式的等级结构的是(B)A.成员结构B.组织结构C.文化结构D.空间结构
20.社区发展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A)A.1915年B.1916年C.01917年D.1918年
21.社区概念在中国首次提出的时间是(B)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22.首先是由“社区”一词的学者是(A)  A.梅因B.伯德纳C.腾尼斯D.桑德斯
23.就目前而言,中国社区的特色是(C) A.自然社区B.血缘关系为主C.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D.文化色彩
24.《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一书中对社区的理解很有影响,这本书出自于(D)  A.韦伯B.吉登斯C.梅因D.腾尼斯
25.老少占30%以上的社会类型是(A)  A.老年型B.成年型C.年轻型D.超老年型
26.目前民政部划定,在中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的社区发展单元是(B)A.地域社区B.街道社区C.机构社区D.团体社区
27.在全过老年龄化的城市首先出现在(D) A.北京B.天津C.重庆D.上海
28.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处于行政管理体制末端,起着上传下达作用的是(C)A.社区委员会B.社区管委会C.街道办事处D.社区负责人
29.目前对社区发展的主流看法是,强调社区发展是(A) A.工作过程B.方法论C.社会运动说D.工作方案说
30.城市社区组织中最显著的是(D) A.平行等级结构B.网结式结构C.水平式结构D.垂直式等级结构
31.“社区”这一概念属于(A)A.社会学范畴B.社会保障学C.社会管理学D.社会发展学
32.首先使用“社区”一次的是(D)A.伯德纳B.腾尼斯C.桑德斯D.梅因
33.在对社区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B)A.梅因B.腾尼斯C.韦伯D.吉登斯
34.在中国首先提出“社区”概念的是(C)A.费孝通B.徐震C.吴文藻D.燕阳初
35.老年型人口的年龄结构是(A)A.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B.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人口的10%以上C.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以上D.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以上
36.“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管理体制的确立是由(B)A.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B.第一届全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C.第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D.第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37.处于城市及政府的派出机构,处于行政管理体系末端的是(D)A.业主委员会B.社区委员会C.社区管委会D.街道办事处
38.在社区的文化就诶够中最小而最有意义,独立且可认明的单位是(B)A.文化丛B.文化特质C.文化圈D.文化群
39.社区结构化的变迁,最明显的是(B)A.成员结构B.空间结构C.文化结构D.组织结构
40.社区发展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C) A.希拉里B.凯拉加C.法林顿D.沙顿
41.从广义来理解,社区的概念源于(D) A.社会保障学B.社会管理学C.社会发展学D.社会学
42.在中国首先提出“社区”概念的是(B) A.费孝通B.吴文藻C.徐震D.梁漱溟
43.下列哪一项决定了社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种类(C) A.人口发展速度B.劳动适龄人口C.人口年龄结构D.睦邻理论
44.阿曼斯坦提出的著名理论是(B) A.邻里单位B.梯子理论C.冲突理论D.睦邻理论
45.最明显的社区结构化变迁是(D)A.成员结构B.文化结构C.组织结构D.空间结构
46.上海市最早出现(A)A.老龄化城市B.年轻化城市C.成年型成城市D.社区的城市
47.文化特质是下列哪一项的最小单位(C)A.社区成员结构B.社区空间结构C.社区文化结构D.社区组织结构
48.社区建设概念是由下面哪个部门于1991年首次提出的(C)A.建设部B.教育部C.民政部D.农业部
49.“年龄”属于人口的(A)A.自然构成B.社会构成C.职业构成D.性别构成
50.在各阶层拥有的资源中,最优决定性意义的资源是(B) A.物资资源B.组织资源C.职业构成D.性别构成
二、多项选择
1.社区发展主要包括下面哪些说法(ABCD)A.过程论B.方法论C.社会运动论D.工作方案论E.社会工作论
2.社区包括的类型有(BCDE)A.现代型B.传统型C.分配型D.商品型E边缘社区
3.在上海宝通区社区发展规划中,规划参与主要包括(     CDE)A.经销层B.投资层C.公众层D.管理层E.专家层
4.社区的文化结构居住功能单位的大小分为不同的结构包括(ABC)A.文化特质B.文化丛C.文化圈D.文化人E.文化小组
5.社区发展规划中直接的相关角色包括(ABCD)A.社区居民B.社区管理人员C.社区服务人员D.社区编制人员E.社区政府部门
6.社区的自治组织包括(AC)A.各类社会团体B.行政团体C.自愿组织D.行政团体E.政府组织
7.意识互动分析的本质是对社区社会资本做评估,涉及到(ABCDE)A.文化特征B.归属感C.共同意识D.参与特征E.交往特征
8.城市的功能包括(ABCD)A.居住B.工作C.游憩D.交通E.学习
9.社区工作人员包括(AB)A.社区管理人员B.社区服务人员C.社区规划人员D.社区专家E.社区居民
10.社区的类型有(ABCDE)A.混合型B.传统型C.分配型D.E边缘社区
11.从社会学理论体系看,社区理论主要研究(BCDE)A.社会功能B.社会结构C.社会变迁 D.社会商业E.社会控制
12.社区调查的方法有(ABCD)A.访谈法B.实地观察C.抽样问卷法D.文献检索E.比较法
13.社区构成的要素有(ABCDE)A.地域B.成员C.共同意识D.空间E.组织结构
14.中国城市社区的特质有(BC)A.文化性B.分化性C.整合性D.自治性E.行政性
15.在社区发展研究中,一般包括哪几种类型的理论(ABE)A.形式的B.实质的C.内容的D.方法的E.实证的
三、填空题
1.英国学者  梅因  首先能使用了“社区”一词。
2.在中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的是以  街道  为单位的居住社区。
3.老年型人口社会的老少比是  30%  以上。
4.访谈分为  结构式 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5.异质性与人口的  流动性  使居民逐渐对所处的社会环境产生较为宽容的态度。
6.英国学者梅因在  《东西方村落社区》 艺术中首先是使用了“社区”一词。
7.人口的  高密度  和异质性是城市人口极具的现在特点。
8.中国城市社区的特质是分化性和 整合性  。
9.从社区发展研究的内容看,主要氛围  乡村社区  和城市社区发展。
10.从目前情况看 行政组织 对社区管理仍是社区管理的主流方式
11.社区变迁的特征既是社区的  结构化变迁 
12.在过过首先提出“社区”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吴文藻 
13.1991年由民政部首次提出了 社区建设  的概念
14.人口的构成按其属性可分为  自然构成  和社会构成两方面。
15.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结构要素是:社区内各种社会群体和 制度组织 相互间关系。
16.“社区”一次首先出现在 《东西方村落》 一书中。
17.“社区”这一概念首先出现的时间是  20  世纪30年代。
18.了解和确立社区规模的最基本依据是 人口规模
19.社区中公共领域包含空间、意识和 组织 三个方面。
对独立的小群体,即 邻里
20.不同的个人全体和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现是 生活方式
21.腾尼斯提出了“礼俗社会”和 法理社会 两种社会类型。
22.散打社会工作方法是 社会发展工作 、个案工作、团体工作。
23.社区的 消费特征 是客观判断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依据。
24.社区人群交往的最基本形式是 邻里互助
25.社区发展规划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社会公众的权益
四、简答题
1.社区构成的要素有哪些?答:地域;成员;共同意识;空间;组织结构;
2.检索《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答: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居住时城市的第一活动;成果应用。
3.我国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实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居住社区规划:2002年同济大学与广州规划局联合组成课题组;街道社区规划;城区规划:上海先后有浦东新区、黄浦区、卢湾区等开展了城区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浦东新区潍坊新村》提出八大类四十七项指标。
4.以街道社区为社区发展单位的合力性和优势是什么?答: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一般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辖的范围包括若干个有城市干道围合的街坊,人口规模大约在5-10万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具有运作的现实性。
5.社区分层背景下居民需求有哪些分化趋势?答:经济收入的差异导致需求分化;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会导致需求分化;年龄结构的差异将导致需求分化。
6.如何调整我国对居住公建配套指标体系的思路?答:适应市场的条件,兼顾效率和公平;细分服务对象“量体裁衣”区别对待;处理好区域统筹和社区内和平衡的关系。
7.社区发展规划基本方法类型有几种?答:目标驱动型;趋势驱动型;机会驱动型;问题驱动型;构想驱动型。
8.简述上海年龄结构的变化。答:上海是全过最早出现老龄化的城市;资料显示上海正面临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人口总体不断老龄化;另一方面老年人口不断高龄化。
9.社会学中的社区理论有哪几种取向?答:功能主义、生物进化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结构理论;批判理论。
10.简述实地观察的优点?答:信息直观性较好、信度强;资料新;角度和对象灵活;收集与使用需要切合。
11.次属全体的特征是什么?答:社区成员以专业或某种利益关系的纽带,以业缘或地缘关系取代亲缘关起;彼此间的交往主要是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非人格化的交往。
12.抽样问卷调查的优势是什么?答:具有较好的匿名性;调查成本低;调查受人为影响少。采集的资料便于统计分析。
1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间难以协调。城市过多的集中与几个城市;形成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服务设施不配套,导致各种城市问题的产生。
14.与其它资料收集方式相比问卷调查的缺点是什么?答:自填式回收率无法保证;采集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对受调查者能力有一定要求。
15.社区人口的变动包括哪些方面?答:出生总人口;死亡总人口;迁入总人口;迁出总人口。
16.香港的零售设施供应模式包括几种?答:都会中心;区域中心;地域中心;邻舍中心。
17.社区分析指标中社区主体的社会层面包括哪些内容?答:职业状况;收入状况;教育状况;家庭构成;消费特征。
18.POET的含义是什么?答:人口;组织;环境;技术。
19.社区发展规划基本方法类型有哪些?答:目标驱动型;趋势驱动型;机会驱动型;问题驱动型;构想驱动型。
20.什么是组织结构科层化。答:城市社区的组织随着分工的精密,结构趋于科层化;无论政府机构或企业单位均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决策—执行的权威的分层;各部分各公司其职,互相不得越权。
21.问卷有几个要素构成?答:前言;填表说明;问题部分;编码;登录地址。
22.社区规划调查的方法有哪些?答:访谈;实地观察;抽样问卷调查;文献检索。
23.依据社会形成、分配方式两项标准,现有社区的类型包括哪几种?答:传统型社区;分配型社区;商品型社区;边缘社区;混合型社区。
24.社区的内部结构包括哪些方向?答:社区成员结构:社区空间结构;社区文化结构;社区组织结构(及权利结构)
25.简述社区发展的各类学说。答:社区发展的概念自提出以后以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概念,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说法;过程说;方法说;社会运动说;工作个案说。
26.社区发展规划研究的路线是什么?答:问题提出;前期准备;研究方法选择;实施安排;成果应用。
27.城市居住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答:地域;成员;共同意识;空间;组织结构。
28.根据所阐述的问题社区发展理论分为几类?答:描述式;解释式;预测式;启发式;规定式和探讨式。
29.社区规划调查的设计有哪些步骤?答:调查提纲设计;问卷内容设计,问卷大致有五个要素构成;调查的程序。
30.中国社区的特质的分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社区基本结构的分化;社区社会组织分化;社区人群阶层分化;社会精神价值的分化。
31.城市居住社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高密度的异质生活单元;多元的社会关系及文化;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
32.社区规划调查的方法有哪些?答:访谈;实地观察;抽样问卷调查;文献检索。
33.简述社区发展的内容。答:从社区构成的结构和要素来看,社区发展是一种基于一定计划的系统发展,其发展内容主要涉及:社区主体因子—社区成员的的发展;社区隐体因子—公共同意识及社会文化;社区连体因子—社区组织管理机制;社区载体因子—物质环境与设施。
34.从评价角度看社区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答:社区规划则主要是一种社会发展水平意义上的评价标准和检验尺度,包括了:社区组织;居民素质;社区工作;社区设施环境方面。
35.改善社区基本方法类型有哪些?答:修建水沟、道路、供水设备;改善家庭卫生,包括改善采风通风等;改善排洪设施;加强公共卫生设施;设置小型体育场或球场,设置社区公园、儿童乐园、凉亭等。
36.社区文化包括哪些内容?答: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37.人们一般从那几个方面进行社会阶层判断?答:收入;政治权利;知识和社会关系;单位所有制类型;消费观念和方式。
38.什么是功能专业化?答:由于城市的社会分工复杂,各个组织只承担特定的专门职能;因而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分工细致的功能相互依赖的社区组织网络。
39.社区空间结构的用地包括那几个部分?答: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其它用地。
40.我国城市社区有哪些类型?答:传统社区;分配型社区;商品型社区;边缘社区;混合型社区。
五、论述题
(一)、试从各个角度论述我国的传统社区
我国的传统社区是指以城市旧城区中的传统街坊为主的社区。
1.从形成时间看,建设年代较早,大多建于1949年以前;2.从社区空间特征看,传统型社区中的建筑和空间往往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人文特色,空间层次丰富,建筑密度大而容积率一般较低;3.从社区配套设施看,传统型社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久远,公共设施的配套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现今生活的需求,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而且由于建筑密度较大,改造具有一定难度;4.从住宅产权属性看,传统社区中的住宅可分为自有产权和使用权两种,自有产权的获得通过原有产权的继承归还和购买途径获得;5.从居民构成看,一般多为家庭几代人一直居住的场所,以首属群体为主且活跃,居民间分异性小,互动频繁。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传统型社区正逐步被城市的商业办公等功能区所置换,即使得以保存,社区居民也已逐步迁离,成员变动很大。
(二)、试述邻里单位理论
    在针对城市住区所提出的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1929年美国建筑师C.佩里的“邻里单位”。这个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尤其对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的大规模住区建设的影响极大。
   邻里单位理论是现代居住规划的基础理论。它认为城市交通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证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居住区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城市功能分区和人车分行为原则,强调邻里的边界与向心性。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城市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试述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节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四)、试论社区与社会的差异
在社会学研究的范畴,社区与社会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差异。在以腾尼斯为创始人的古典类型学理论中,以类型学的观点,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建立起理想的模型,认为社区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是基于情感、传统和共同联系的,出于人们的自然意愿而自发形成。而社会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理性意愿,在契约论政治的思想中,社会指的是一种先于或外在于国家而存在的人类联系形式。
社区与社会的差异表现为:第一,基础不同,社区的基础为自然意愿,而社会的基础为理性意愿 ;第二,特点不同,社区的特点是强烈的认同感、情感主义、传统主义,而社会的特点是理性、个人主义、情感中立;第三,价值判断不同,社区纯粹以人的意义判断,于社会地位或自身目的等无关,而社会则由特定的社会运行规则决定其判断;第四,性质不同,社区是全面的,而社会是片面的。
(五)、试论社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社区研究的纵向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社会学还是城市规划学科,其思维模式都逐步由技术导向转为文化导向。受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哲学发展的影响,社区发展理论由解释社区社会现象为主,转为研究社区发展动力并上升至积极行动的层面。社区建设的概念也由注重城市住宅区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上升到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及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同时,各学科间有关社区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宏观理念逐步融合(人本主义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微观技术精益求精的发展趋势。
(六)、试论一般社区规划的基本程序
1.初步交流,主要是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各方就社区状况作初步的信息交换,通过交流了解社区的若干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的设想。2.确定规划目标社区规划的谜底在于解决社区目前的实际问题,引导社区今后的发展,目标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很强。规划目标以描述性、解释性和对策研究方法为主。3.研究设计并拟定工作计划。为保证工作目标的达成,需要针对目标进行研究的设计,并对整个规划过程制定工作计划,以协调参与规划的各方力量。4.各方协调会议,规划参与各方就工作分配及工作计划、工作展开等事宜进行协调,并在此基础上修正整个工作计划,交流各方的详细工作安排。5.实地调查。根据工作计划所确定的工作安排,参与各方视各自需要对社区进行地调查,在此过程中,各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社区成员的参与。6.资料统计整理分析、形成社区调查报告。资料的系统条理性分析及梳理问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7.制定规划万案 。在对社区第一手资料、对社区有了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可着手制定初步的社区发展规划方案。8.方案评价。始终贯穿于规划方案制定的过程之中。9.第5、6程序的有限循环,形成阶段成果
10.社区发展的持续追踪。社区发展是一个吹量变积累的过程,因此社区规划从发展的角度也应是循环渐进的。
(七)、试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构成
社会阶层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各阶层间的差距也在增大。随着社会资源流向的多元化和个体地位意识的增强,影响社会地位观念的因素也日益多元化。人们一般从收入、政治权力、知识、社会关系、单位所有制类型、消费观念和方式这六个方面进行社会阶层判断。有学者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
为标准,来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提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由10个社会阶层所组成。这10个社会阶层是: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业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阶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序,是依据其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技术资源这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八).试述《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由一些建筑师、教育家和规划师在利马提出。
该宪章从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公园玩技术、设计与实施、城市与建设设计等方面对《雅典宪章》进行了修正,摒弃了简单的纯功能分区思想,认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居住环境形成了新的理解:不仅要创造一种新的环境,而且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之间的平衡协调关;。不仅要为人的生理需要创造高质量的物质环境,还要为人的心理需要创造高质量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巴分;不仅要考虑人的显示需要,还要考虑人的发展需要。
(九)、试述公众的参与方式
公众的参与方式有以下几种:1.报告, 参与对象是所有群体,相关意见提供或决策依据;2.大众媒体,参与对象是所有群体,对决策的影响力是宣传告知或对决策无直接影响。3.通信联络,参与对象是群体抽样,对决策的影响力是征询意见或决策依据;4.问卷调查,参与对象是群体抽样,对决策的影响力是征询意见或决策依据;5.日常接触,,参与对象是群体自由参与,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意见沟通或决策商议;6.公众会议,参与对象是群体自由参与,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意见沟通或决策商议;7.研讨,参与对象是群体自由参与,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意见沟通或决策商议;8.咨询组,参与对象是群体代表,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意见沟通或决策制定;9.专门委员会,参与对象是目标群体,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意见沟通或决策制定;10.要员接触,参与对象是利益群体代表,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意见沟通或决策妥协。
(十)、试述中国城市社区的特质
在招手制定适应中国城市的社区发展规划前,必须了解中国城市社区的特质。这种社区特质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处在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区所具有的时代性特质,正视这些特质对于转型中的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1.分化性社区作为地缘群体和区域社会,在城市基层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国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原本高度集中的时候开始走向多元化,体现在社会结果、社会组织、社会人群和社会精神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分别为:社区基本结构分化、社区社会组织分化、社区人群阶层分化以及社区精神价值的分化。2.整合性相对于社区在社会转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化性,社区同时也在发挥其整合作用——维系成员的生活、休憩的和谐,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等。社区为人们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提供了最基本的场所。在完整健全的社区网络结构中,不仅可提供完善的服务和保障,而且使居民可以具体、实际地参与到社会和国家的公共事务中,从而与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内在的统一与整合。包括:社区构成的整合性、组织网络的整合性以及社会生活的整合性。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单元,城市的行政体制和社会个体成员的社会化参与等均落在社区
 

在线客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