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福利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吉林大学自考招生信息网
福利经济学
一.单选
1公共物品的特性表现为非排他性
2社会选择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的历史阶段不包括文艺复兴时期
3在发达国家中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是日本
4垄断企业要获得垄断资源,必须要寻求政府保护
5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帕累托
6导致社会不公的主要因素是初次分配的混乱
7收入分配的重要性最早出现在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阐述中
8收入分配是一个伦理变量,有一定的价值观支配
9信息分布情况的类型不包括信息对称
10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改善的充分条件
11市场机制不包括分配机制
12德姆塞茨认为影响产权重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内部性
13经济学从其诞生开始就是研究效率的问题的
14经济剩余是社会福利度量的重要工具
15公共物品不包括厂房
16社会福利函数的取值可由信息分布类型和行动准则两种因素决定
17搭便车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体现
18、在发达国家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是美国
19、决定市场经济最佳效率的最根本制度是产权制度
20、在经济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经济学家是庇古
21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但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垄断
22、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有效供应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
23、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政治过程交易化和经济人模型假设
24、垄断引起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消费扭曲
25在市场经济中经常发生的一些次优性扭曲不包括内部性
26、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节的作用,承担起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
27、经济学的内核是平等与效率
28、准公共物品可以同时由政府和市场提供
29、效用通常又称为个人偏好
30、市场价格阴道的资源配置所难以克服的缺陷不包括价格传递信息的超前性
31、财产税是指对不动产征收税收
32、消费者剩余概念最早是由马歇尔定义的
33促进低收入者增加收入的实现机制是社会保障制度
34首次提出了委员会决策问题的经济学家是邓肯‘布莱克
35最早提出补偿问题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霍特林
36帕累托原理包括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原理两个部分
37消费者剩余的度量方式最早是由杜皮特发现的
38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遵循的是要素的分配原则
39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减损不包括规模经济
40收入结果上的平等就是人、企业按照自己的贡献获得平等收入
41市场机制最大的优点不包括自发性
42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43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首次提出的
44福利经济学以是否改善社会福利为标准来决定资源配置使用的的效率
45公共物品的生产问题不能有市场上的个人政策来解决
46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标准不包括基尼系数
47平等的含义不包括文化的平等
48政治市场上的供应者是政治家
49不可能性定理得提出,标志着现代社会选择理论真正形成
50第一位对选举的数学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是博达
51限制过高收入的实现机制是累进所得税
52阿罗是用反证法来证明他的不可能性定理的
53希克斯提出了四种价格变化时消费者剩余的计量方式不包括等量变差
54首次将概念引入投票理论的研究中的是康多西特
55奥肯认为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抉择是最大的社会经济抉择
56消费标准和生活福利标准一般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制定
57公平不等于不承认差别,不等于平均
58有利于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税种不包括营业税
59补偿原理中的补偿一般是虚拟补偿
60政府行政干预不包括宏观政策分析
61非劳动收入不包括工资
62补偿原理是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
63机会均等是平等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体现
64纯粹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65个人福利是通过个人的效用水平来衡量的
66在发展中国家中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是菲律宾
67虚拟补偿不包括帕累托改进标准
68发现了对投票理论研究产生深刻影响的“投票悖论”的是康多希特
69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内部性失灵
70在社会福利中,不可以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称为一般福利
71属于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不包括产品的供给
72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产权制度是私产制度
73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双重性特
74市场经济的功能优势不包括市场决策的计划性
75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实际上也是一种互惠合作的交易问题
76收入分配中平等的内容不包括收入起点上的平等
77最民主的社会选择规则是全体一致规则
78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不包括企业家
79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又称为卡尔多补偿标准
80市场决策的特征不包括福利性
二、
1产权的类别形式有国有产权、共有产权私有产权
2在市场经济中经常发生的一些次优扭曲有垄断、外部性、税收、政府干预
3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由卡尔多补偿标准、希克斯补偿标准、李特尔补偿标准、西托夫斯基标准、国民收入检验标准
4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标准由劳动分配率、工资差异率、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5市场机制最大的优点是竞争性、通畅性、信息的对称性
6希克斯提出的价格变化时消费者剩余的计量方式有补偿变差、补偿剩余、等同变差、等同剩余
7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抽香烟依法、比较分析法、图表数据法、博弈分析法、历史分析法
8市场失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自发性、无序性、
9从经济运行环节来看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分配效率
10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式有收入法、支出法
11德姆塞茨认为影响产权重组的因素有产权配置、外部性、交易费用、规模经济
12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公共物品失灵、垄断性失灵、外部性失灵、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
13代议制民主制中的主要参与者有政党、选民、利益集团、
14从时间角度来看效率可以分为静态效率、动态效率、
15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有信息成本、稳定性、交易效率
16福利经济学的特征有实证性、规范性
17信息分布状况一般分为信息贫乏、信息不足、信息充分
18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的标准有贡献标准、需要标准、平等标准、
19对经济福利水平提高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有人口出生率、投资率、教育水平
20对消费水平进行量化分析选择的指标由消费支出状况、饮食结构、住房状况、社会保障水平
三、
1、福利经济学既有规范性,又具有实证性
2、劳动力的供求矛盾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水平
3、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政治过程交易化和经济人模型假设
4、对经济福利水平的分析可以从生活福利水平和消费水平两个方面入手
5、私产制度由于其交易费用最低,因而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产权制度
6、所得税只会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会影响市场比价
7、垄断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市场均衡产量和价格
8、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9、经济剩余是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基本概念组成的
10、商品税是指针对商品或服务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征收的税收
11福利是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
12、帕累托原理包括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原理两个部分
13、公共物品的供给和融资过程也是偏好表露和公共选择的过程
14、耐用消费品是指价格相对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商品
15、收入结果上的平等就是个人、企业按照自己的贡献获得平等收入
16基尼系数可用来准确概括地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收入分配状况
17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的救助功能
18帕累托最优讨论的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已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问题
19经济剩余不仅可以分析政策得失的变动方向,还可以计算出政策变动的得失大小;
20机会均等是平等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表现
21洛伦茨曲线是指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曲线
22社会福利政策是实现居民收入平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内容
23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空缺,也为实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24、经济福利一般是指人们由收入状况决定消费所得到的利益
25、判断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一般采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
26垄断导致市场竞争程度下降,也损害了经济效率
27个人福利是通过个人的效用水平来衡量的有效的配置和使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效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则
28恩格尔系数主要是以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来反映消费水平的
29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指标
30消费税是指对某些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征收税收
31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改善的充分条件
32效率可以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33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率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34垄断不仅会造成社会净福利损失,而且还会产生寻租成本
35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析经济福利水平的指标只考察初次分配水平
36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中位选民理论表明,实现差额选举比实际等额选举更容易具有稳定的倾向
37投票悖论是指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
38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变动都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然后再利用补偿原理来判断改革的可取性
39在什么是效率和如何判断效率高低的问题上,经济学家们基本上都主张帕累托最优原则
四、简答
1、简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研究。
2、多数投票规则的变异形式有哪些?
加权投票规则;否决投票规则;博达计数规则。
3、简述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的定义;帕累托改进属于动态社会资源配置判断标准;帕累托最优属于静态社会资源配置判断标准
4、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
市场主体及多,买方和卖方均不能控制和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无市场交易费用,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
5、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刚性的制约,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由于投资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用,使经济运行出现繁荣和衰退的交替,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6、政府为什么提供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的定义;为了限制该物品的使用量,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
7、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斯托最优状态,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具有优越性;反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的
8、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减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资源配置的非效率、资源利用的非效率、“寻租”成本
9、简述完全的市场体制的假设条件?
经济信息完全对称,完全竞争的市场;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无任何外部效应;当事人完全理性;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10、简述生活福利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区别?
生活福利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定义;涵盖范围不同;利益关系不同
11公共物品有哪些特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
12、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政府行政干预的措施有哪些?
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征税或补贴;拍卖污染许可证
13、简述公共物品非排他性的具体含义
任何人都不能不让别人消费它,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14、简述补偿剩余和补偿变差的区别
补偿剩余和补偿变差的定义;补偿变差反映了当价格变化时;以货币形式度量的福利变化量;补偿剩余主要强调购买量的限定,主要衡量当限定产量或购买量时价格变动的福利效应
15、对消费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应选择的指标有哪些
消费支出状况;饮食结构;住房结构;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
16、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主张有哪些
叠加性社会福利函数下的收入分配政策主张,最大最小社会福利函数;最大最小社会福利函数(上层社会福利函数);非功利主义哲学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17、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人口规模大的国家要提高经济福利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人口增长太快会降低原有人口的消费水平,人口过快增长会影响到用于扩大物质在生产的资金积累;人口过快增长必然要加大对人口的投资。
18、简述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三大标准
劳动分配率,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工资的差异率
19、简述收入分配水平中平等包括的内容
收入机会上的平等;收入结果上的平等;收入实现上的平等;
20、完全竞争的市场至少应具备哪些条件?
市场上有无数个卖者和卖者,每个买者和卖者所买、卖得数量只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一小部分;无论买者还是卖者信息都是充分的;资源是自由流动的;交易成本极地,甚至为零
21、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任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均可通过市场竞争均衡实现;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无关
22、社会福利政策为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目标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各社会成员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建立健全各种劳动者立法
23.简述在成本-收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本-收益分析的含义;社会贴现率;影子价格
24.简述非功利主义哲学的收入再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至善主义道德哲学的理论;保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商品平均主义
25、市场经济的功能优势有哪些?
经济利益的刺激性;市场决策的灵活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26.简述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公共物品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7、为什么私有产权最有效?
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因而产权界定对资源配置效率就有影响;不同的产权界定方式也会影响资源的最终配置效果;私产制度由于其交易费用最低,因而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一种产权制度
28、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有哪些?
帕累托最优下产生条件,帕累托最优下纯交换条件;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
29、在什么情况下福利与个人效用是偏离的?
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利他主义风范也使得个人偏好背离个人的福利;偏好和福利的背离也可能是由于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导致的;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
30、为什么整个社会成员不可能同步同时共同富裕?
全社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经济发展条件总是不平衡的;市场经济在全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不同收入分配方式之间和同一分配方式范围内都存在差别;
论述题 :
一.福利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发展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起到了哪些指导作用?
福利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为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提供了重要评判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福利经济学理论是社会、经济政策方案选择的指导标准。从福利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福利经济学的每一项理论都与社会发展实际密切相关。福利经济学是关注民生、关注整体资源优化的经济科学,它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
第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程度。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践是一项社会制度的革命。尽管在20世纪80茸代,福利国家制度遇到挫折,但是它对福利经济学发展无疑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福利经济学理论弥补了实证经济学的不足,并且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例如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市场决策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分析恰恰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福利经济学研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总之,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试述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万法有哪些?
福利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具有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的研究规律和特殊性。在此,我们对福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总结概述如下:
1、抽象演绎法
抽象演绎法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所谓抽象演绎法,是指运用概念定义,在相关公理假设等条件下,对经济学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描述和说明的方法。抽象演绎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可见的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强调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历史的描述和分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定名为历史分析法。该方法最为著名的运用体现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研究中。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是较常使用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对象在标准下的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在福利经济学研究中,比较分析法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
4、图表数据法
图表数据法就是指运用图示、数据表以及有关数字对社会福利、经济现象等进行分析说明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直观、清晰和说服力确凿等优点,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5、博弈分析法
博弈理论是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该理论主要分析经济活动中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博弈理论为福利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6、系统科学分析法
系统科学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统称,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发展综合的结果,也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系统科学主张将事物和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其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促进系统的最优化。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的合理分配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优化。
以上只是介绍福利经济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几种基本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展;并且也促使福利经济学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更能有效地指导社会发展十其改革的实践。当然,在福利经济学不断创新发展申,也必然有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会更有力地推动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
三、政府对垄断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
政府应当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弘对垄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
1、对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产品差别、店堂差别、品牌差别、服务差别应给予支持和保护,不横加干涉,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2、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如串谋,非法兼并、价格歧视、低价倾销,恶意伤害等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
3、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采取或政府经营,或企业自营、政府监管或允许准入,形成潜在竞争,从而一方面限制行业里企业数量维护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防止企业借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减损。
    4、对于因特殊原因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要注意有针对性,随时评估政府保护的时效和必要性以及利弊,该消减是及时削减,不能随意扩大政府保护的范围和时间。
四、直接民主制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直接民主制是指通过投票与集体决策的决策模式,公共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投票人直接投票决定的。直接民主制的实现方式有如下几种:
1、全体一致规则
    所谓全体一致规则,是指对一个行动方案进行表决时,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反对的前提下,才能通过的一种表决方式。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结果享有否决权。
2、多数投票规则
     当参与决策的人数很多时,人们通常退让一步,寻求一种能按多数人意志进行集体决策的多数投票规则。
3、多数投票规则的变异形式
    在前面两种规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某些改进,从而设计出另外一些更为实用的投票规则。
①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正是依参与者的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程度分类,并分以数量不同的票数,相对重要的分得的票数多;否则就少。然后各成员以其拥有票数投票表决,最终以票数的多少裁决结果,而不是实际赞成的人数和国家数。
②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是指首先让每个参与者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议或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办案中否决掉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些方案,此时各个成员投票的次序可以随意确定。这样,最后剩下的没有被否决的方案就是全体成员都可以接受的集体选择结果了。
③排列顺序记分投票方法 (也称博达计数规则)
每个人按其偏好对候选方案 (人)排列顺序,并注明顺序号码,最优选择定为1,次优选择定为2,依此类推。然后,将所有候选方案 (人)的顺序号加总,如果某个方案 (人)的得分较低,那么说明参与者对它 (他)的偏好超过其他方案 (人)。
五、经济福利水平状况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把生话福利水平视为个人消费水平的向外延伸;这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福利水平。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指标,主要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统计方式,而汇总的国脚生产总值收人量和支出量是相等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宏观上反映与收人水平有关的重要指标。
2、实际人均收人分配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收人水平是千差万别的,由此导致对生活的满意也就不同。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在人均收入随国内生产总产值不断增长而提高的过程中,实际人均收人分配水平的差距会缩小,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
    3、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
这是从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关注生活福利水平的指标。
    4、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
现代化的生活水平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交通条件,虽然总体上难以用人均量化进行分析,但是,以人为本发展交通运输业,使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数量增多,达到人流、物流通畅。世界银行的报告一般是以铺设公路的长度,公路、铁路运输量,航空客运量为测定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指标。
    5、环境卫生状况
    人们感受到的环境卫生状况涉及的是一种社会生活环境;这与每个人的身心密切相关。
    6、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
  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的救助功能。
    7、婴儿死亡率
所谓婴儿死亡率是指出生后不满1周岁的婴儿死亡率。国际上通常十分重视婴儿死亡水平,通过观察婴儿死亡率即可以反映医疗水平发状况,又可以测定生活福利水平。
 8、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教育作为政府为民提供的一种福利事业,首先体现在实行义务制的初等教育,使所有家庭的学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口比率。
    9、文化用品的需求状况
    文化用品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的消费品,是衡量生活福利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指标。
根据消费水平和生活福利水平两种不同含义的划分,并确定相应的多项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有:
1、卡尔多补偿标准   
1939年,卡尔多针对帕累托改进标准不适用的情况提出了"客观检验方法",即卡尔多补偿检验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2、希克斯补偿标准
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3、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
为了解决这上面两个标准存在的逻辑不一致性问题,西托夫斯基提出了双向检验标准,即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 (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 (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4、李特尔补偿标准
李特尔提出的补偿检验标准是:(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合理。
5、国民收入检验标准
以上所述补偿检验标准主要是社会成员的效用大小来进行比较分析的。下面引进一种相对较容易进行的客观检验标准——国民收人检验标准。该检验标准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原理:私人物品的当前价格在一定意义上反映这些物品对当事人的边际价值。
七、为什么说市场解决不了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
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启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这是因为:
1、市场经济运行的目标是追求效率大化,各经济利益主体考虑的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决定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
2、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价格会严重背离价值,从而使部分人获得不合理收;
3、市场竞争的初始条件不均等导致收人的差距;
4、经济运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导致非个人原因的收人差距;
5、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不平衡必然形成要素收入的不合理差距。市场解决不了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
八、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哪些?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物品失灵 2、垄断性失灵    3、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 4、外部性失灵      5、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 6、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
九、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所谓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使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物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物品或劳务完全不同的三个特性:第一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第二,消费的非竞争性;第三,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一方面使生产者无法通过定价来收回成本,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不可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都寄希望于别人付费购买公共产品,而自己免费享用。这种从单个消费者来看无疑是理性的行为,从整体考察,却是非理性的。因为无人为公共产品付费,所以最终所有的消费者都不能消费公共产品。显然,市场不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公共产品市场。因而,这种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功能存在局限,即便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也无法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公共物品不能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出来,不能按市场机制的方式来配置这个领域的资源。市场不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十、在实际生活中要解决投票悖论有哪些方法?
在实际中要解决投票悖论有很多基本的方法:
1、偏好结构的调整——从双峰偏好到单峰偏好
    不难发现,造成投票循环是因为存在双峰偏好。
    2、掌握好投票程序或确定议程
出现投票循环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掌握好投票程序或称确定议程。在确定议程的过程中,往往是投票的顺序就决定了计划方案优势地位。
3、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
在公共产品的消费方面,消费者很可能会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偏好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投票过程中情况也是如此。投票者实际投票行为常常是背离其真实的偏好,这就是投票者的策略行为。从理论上来讲,一种投票规则对偏好强度越敏感,给策略行为提供的机会也就越大。策略行为的另一个方面是所谓选票交易在简单多数规则下,获胜的多数将得到的利益可能少于失败的少数而付出的代价。
4、利用偏好强度不同的选择
在市场上,消费者可以表示自己的偏好强度,即他可以对自己中意的物品支付较高的价格,这较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者的偏好强度。
5、中位投票人理论
所谓中位投票人,是指对某下议案或公共产品需求量持中间立场的人,他正好把另外偶数个投票人分为兴趣或意愿刚好相反的两组。
6、用脚投票
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或公共决策作出决定,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就是用脚投票。用脚投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变成-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搞不好、不公
平,我就离开。
 

在线客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