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吉林大学自考招生信息网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社会工作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1838年由哪位学者首先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B)
A.韦伯B.孔德C.迪尔凯姆D.马克思
2.人本主义社会学的代表是(A)
A.齐美尔B.迪尔凯姆C.马克思D.卢卡奇
3.社会学区别于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标志是(C)
A.反对一元论B.尊重历史C.直面现实D.概念抽象
4.最具间接性和对象性的象征符号式(D)
A.声音B.符号C..姿势D.语词
5.以下不属于马克思的著作的是(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C.《实证哲学教程》D.《共产党宣言》
6.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的见就对象是(A)
A.社会事实B.社会互动形式C.社会行动D.社会人
7.“隐功能”概念的提出者是(B)
A.米尔斯B.墨顿C.沃斯D.陆学艺
8.宗教信仰属于(C)
A.情感 B.工具理性 C.价值理性 D.传统
9.皇帝分权给诸侯,这种权力属于何种传统权威(D)
A.老年人统治 B.民主制 C.族长制D.世袭制
10.“只问是什么”属于那种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学术态度(A)
A.实证主义 B.人本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现代主义
11.齐美尔的社会互动为社会过程、社会类型、发展三种模式,“贵族”属于(A)
A.社会类型B.社会过程C.发展D.以上都不对
12.烈士英雄的牺牲属于(C)
A.失范性自杀B.利己性自杀C.利他性自杀D.模仿性自杀
13.帕森斯和墨顿研究建立的社会体系属于(B)
A.文化社会B.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C.知识社会D.反思社会
14.斯宾塞对社会类型的划分有军事社会和(D)
A.平民社会B.农业社会C.传统社会D.工业社会
15.马克思认为决定一切活动的最基本活动是(C)
A.精神生产活动B.农业生产活动C.物质生产活动D.工业生产活动
16.理论与学者对应正确的是(C)
A.交换结构论—帕斯托B.结构功能论—墨顿C.人际交换论—曼海姆D.非理性实证论—齐美尔
17按一般性理论规范支配自己的行动,这种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是(D)
A.自制B.特殊主意C.先赋D.普遍主义
18.帕森斯的A-G-I-L框架中最先发挥作用的功能是(A)
A.适应B.目标达到C.整合D.潜在的模式维持
19.精英循环论是谁提出的理论(B)
A.布劳B.帕累托C.曼海姆D.米德
20.《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描述了许多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此书的作者是(A)
A.丹尼尔-贝尔B.米德C.公务员D.帕罗托
二、多项选择
21.谁的理论属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古典理论(ACE)
A.孔德B.马尔库塞C.斯宾塞D.韦伯E.迪尔凯姆
22.西方社会学主题经历了哪些变化(ABCD)
A.工业化理论B.现代化理论C.后现代化理论D.重建现代化理论E.信息化理论
23.孔德的社会三阶段论包括(BCD)
A.拜物教阶段B.神学阶段C.形而上学阶段D.实证阶段E.人本主义阶段
24.米德认为语词的特征有(BDE)
A.模糊性B.普遍性C.直接性D.对象性E.间接性
25.迪尔凯姆对社会团结形式的划分有(AE)
A机械团结.B.工业团结C.民主团结D.军事团结E.有机团结
三、名词解释题
26.社会实证论:社会实证论是以实证主义的原则和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理论。
27.剩余物:剩余物是深层的本能直觉同各种仪式形态观念的中介,是模糊不定的直觉本能长期沉淀而形成的一些非理性层面中的相对稳定因素。
28.社会比率:社会比率是有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者计量关系。
29.异化:异化是指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的活动结果作为从母体中分化出去的异己力量
成为制约、压迫和损害母体的对立物。
30.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把个别主观性上升到一半客观性的分析。
四、简答简述题
31.立足基础和理论取向,如何划分社会学流派?答:实证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或者批判社会学。
32.为什么说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系统是由迪尔凯姆完成的?答:迪尔凯姆明确了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社会事实的本质和特征出发论证了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还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性方法论原则加以了论述;将实证主义原则贯彻入社会问题研究之中。
33.实证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唯物主义经验论;理性主义
34.韦伯划分的权威类型有哪些?答: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合法权威。
35.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答: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的关系相异化。
36.简述帕森斯提出的模式变量的基本含义?答:社会行动依其主观取向的一般性可以化为不同类型,即行动的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变量。
37.二人群体的特点?答:二人群体联系的密切程度高于三人群体;二人群体的亲密性导致排他性;二人群体的冲动往往容易表现的激烈。
38.简述韦伯的基本行动类型。 答:工具理性类型;价值理性类型;传统类型;情感类型。
39孔德将神学阶段细化为哪些时期?答: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一神教时期。
40.为什么说孔德没有把实证主义原则贯彻始终?答:孔德声言要从经验事实出发,却从知识类型转换和思维方式变化出发来解释社会;孔德早年主张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晚年却倡导有宗教来启迪人类心灵。
五、综合应用题
41.试析科层制高效优越的原因。
答::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最系统、最有时效的社会组织形式,工具理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乐意概括出科层制之所以高效优越的与纳音主要有4点:
一把个人利益、动机同执行组织职能系统联系在一起。
  • 排除有感情、个人交往和亲戚邻里等联系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三、科层制组织行为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和预见性,但是其中个别成员却处于非自觉状态,这导致了个人对组织的依赖与服从。
四.工具理性战胜了价值理性,人们在科层制中注重技术和效率和操作计划性,但不考虑终极价值的绝对性,一切目标与手段都要经过检测与核算。
42.试论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是指在现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具体关系中人们所进行的、
受特定情感意志和理想信念所支配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处理社会关系或社会矛盾的社会活动(如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从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大量论述可以看出,实践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现实的感性活动,不同于心理的或观念的活动,实践都是人们亲身经历的可以发挥某种物质力量、产生某种物质作用的可以被感知的活动,是直接在生活实际中发生的活动,因此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二,实践具有总体性。实践就其本质而言是区别于观念活动的感性活动或物质活动,但是,实践中包含着人们的情感意志、理想选择等主观因素,是在主观意识指导下通过人的物质活动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过程,因此,实践是主观和客的统一过程。
第三,实践具有历史性。实践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的活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对实践过程发生种种跟制。而这些条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于是,不仅实践本身在不断变化,而且限制它的各种条件也在发生变化,  这就决定了实践的内容及其形式都要不断地展开为新的历史过程。
四、实践具有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基本的生命形式,受意志、理想和信
念等主观因素支配,实践不满足于当下事实,总是要求现存按照人们的理想要求而改变既存形式。正是通过实践,人们不仅改变了客观世界,也改变了主观世界,实践由此而发挥了巨大的创造能量。
 第五,实践的总体性、历史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它还具有矛盾性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2
1.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是在(C)
 A.17世纪 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2.批判社会学的代表是(A)
A.卢卡奇B.孔德C.齐美尔D.韦伯
3.米尔斯和柯林斯的研究取向属于(B)
 A.社会批判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D.社会实践理论
4.以下哪本书是米德的著作(D)
A.《社会静力学》B.《自杀论》C.《实证哲学教程》D.精神、自我和社会》
5.马克思认为决定一切活动的最基本活动是(C)
A.精神生产活动B.农业生产活动C.物质生产活动D.工业生产活动
6.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社会互动形式B.社会事实C.社会人D.社会行动
7.“显功能”概念的提出者是(B)
A.米尔斯B.墨顿C.沃斯D.陆学艺
8.人们能用姿势交流是因为其中包含人们的(C)
A.实践B.劳动C.想象力D.主观定义
9.不属于权威类型的是(D)
A.传统权威B.合法权威C.感召权威D.现代权威为
10.非逻辑行为是谁提出的概念(A)
A.帕累托B.布劳C.曼海姆D.米德
11.齐美尔的社会互动可以归纳为社会过程、社会类型、发展三种模式,“冲突”属于(A)
A.社会过程B.社会类型C.发展D.以上都不对
12.社会动荡不安时,自杀率上升,这种自杀属于(C)
A.利他性自杀B.利己性自杀C.失范性自杀D.模仿性自杀
13.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系统体系建立是由谁完成的(B)
A.孔德B.迪尔凯姆C.帕森斯D.吉登斯
14迪尔凯姆将社会团结类型分为机械团结和(D)
A.无机团结B.自律团结C.工业团结D.有机团结
15.“只问是什么”属于哪种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学术态度(C)
A.马克思主义B. 人本主义C.实证主义D.现代主义
16.学者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是(C)
A.《货币哲学》—孔德B.《有关现在的哲学》—马尔都塞C.《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D.《实证哲学教程》—齐美尔
17.墨顿在批判继承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时着重强调中程功能分析的特殊性和(D)
A.复杂性B.普遍性C.有限性D.相对性
18.帕森斯的A-G-I-L框架中最后发挥作用的功能是(A)
A.潜在的模式维持B.整合C.目标达到D.适应
19.从个人利益出发,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是(B)
A.集体取向B.自我取向C.情感中立D情感
20.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理论属于实证主义社会学中的(A)
A.古典理论B.现代理论C.后现代理论D.综合理论 
.二、多项选择
21.立足基础和理论取向划分的社会学流派有(ACD)
A.实证主义社会学B.科学主义社会学C.人本主义社会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E.后现代主义社会学
22.属于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BD)
A.托马斯B.索罗金C.莫顿D.曼海姆E.帕森斯
23.社会事实具有的特征是(AC)
A.客观性B.广泛性C.普遍性D.持续性E.非正式性
24.以下属于帕累托所界定的剩余物的是(ABCDE)
A联合的本能B.同国外在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C.个人与其附权力的整合性 D.群体持续性E.性剩余物
25.霍曼斯认为现实公平分配应注意(AE)
A.经验性原则B.合法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广泛性原则E.比较性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
26.精英:精英是那些在某个团体或某种活动范围里显示出最高才能的人。
27.外部报酬:外部报酬是指从社会交换关系之外或社会交换的外部关系中获得的报酬
28.传统权威:传统权威是依靠人民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信念的社会控制类型
29.集体表象:作为某些社会成员共有的观念称之为集体表现
30.实践:实践是指在现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具体关系中人民所进行的、受特定情感意志和理想信念所支配的感性物质活动。
四、简答简述题
31.为什么说孔德没有把实证主义原则贯彻始终?
答:孔德声言要从经验事实出发,却从知识类型转换盒思维方式变化出发来解释社会;孔德早年主张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晚年却倡导用宗教来启迪人类心灵。
32.西方社会主题经历里那些变化?答:工业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重建现代化理论
33.孔德的社会三阶段论。答: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34.简述帕森斯提出的模式变量的基本含义。答:社会行动依其主观取向的一般性可以化为不同类型,即行动的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变量。
35.韦伯认为有哪些传统权威形式?答:老年人统治;族长制;世裘制
36.语词的特征。 答:普遍性;对象性;间接性
37.马克思认为的生产关系由哪些环节构成的?
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8.斯宾塞对社会类的划分。答:军事社会;工业社会
39.实证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唯物主义经验论;理性主义
40.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答: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的关系相异化
五、综合应用题
41.试述科层制区别与其他组织形式的特点。
答:;韦伯论述了科层制在运行中具有与其它社会组织形式十分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存在的持续性;职权的确定性;组织等级性;职员专业性;经营权与有权分离;职权不得转让;文件系统化和档案化。
42.论述莫顿中程功分析的原则。
答::   建立在个别性和相对性基础上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为及其后果的战略,即
关于可感知的时候活动及其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 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
辑推理形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受到中程功能分析的批判和抵制。
  • 判断一种理论是否是中程理论,关键看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假设”。
也就是说,中程功能的命题或观点,不仅来自于对经验事实的理论概括,而且反过来也是直接可以指导经验活动的思想原则或理论前提。一旦这种原则或前提出现,经验活动就会发生。
第四,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因此,中程理论是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社会学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3
1.提出“社会学”概念是(C)
A.韦伯B.齐美尔C.孔德D.马克思
2.迪尔凯姆首先明确地确立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社会事实B.社会关系C.社会行动D.社会功能
3.提出社会有机论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
A.迪尔凯姆B.孔德C.马尔萨斯D.斯宾塞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B)
A.生产方式B.社会形态C.意识形态D.社会结构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理解马克思哪个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B)
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文化结构D.社会价值结构
6.《社会分化》是由谁写的社会学代表作(D)
A.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齐美尔
7.韦伯的实惠学代表作是(A)
A.《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B.《心理学原理》C.《生物学理论》D.《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8.霍曼斯认为决定交换行为的根本因素是(A)
A.经济利益B.政治利益C.社会利益D.精神利益
9.《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由谁写的最有代表性社会学著作(C)
A.孔德B.霍斯曼C.布劳D.墨顿
10.帕累托的社会学代表作是(A)
A.《社会学通论》B.《社会学》C.《社会分化》D.《社会结构》
11.《社会行动的结构》是谁写的最有代表性社会学著作(B)
A.孔德B.帕森斯C.韦伯D.布劳
12.帕累托认为支配社会行动的主要动力是(D)
A.潜意识B.意识C.直觉D.非逻辑的情感因素
13.曼海姆的社会学代表作是(A)
A.《知识社会学论文集》B.《经济与社会》C.《社会分工论》D.《社会静力学》
14.墨顿把社会结构的功能区分为(D)
A.冲突与控制B.情感与理智C.逻辑与非逻辑D.显功能与隐功能
15.A-G-I-L框架中,I代表的是(D)
A.适应B.目标达到C.潜在的模式维持D.整合
16.帕累托认为社会是由谁统治的(B)
A.群众B.精英C.英雄D.历史人物
17.韦伯对社会行动展开了反实证论的理解论研究,他持的是哪种立场(A)
A.人本主义B.理性主义C.科学主义D.非理性主义
18.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A.代价与报酬B.剥夺与满足C.投资于回报D.分配与公平
19.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概念是在(B)
A.《资本论》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神圣家族》D.《法兰西内战》
20.寻求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是谁的一贯主张(C)
A.韦伯B.斯宾塞C.孔德D.帕累托
二、多项选择
21.西方学者把谁的理论统称为实证社会学理论(CDE)
A.马克思B.齐美尔C.孔德D.斯宾塞E.迪尔凯姆
22.人本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AB)
A.齐美尔B.韦伯C.孔德D.帕森斯E.曼海姆
23.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结构包括(BCD)
A.价值结构B.政治结构C.经济结构D.文化结构E.观念结构
24.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包括(ABCD)
A.工具理性类型B.价值理性类型C.传统类型D.情感类型E.历史类型
25.米德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CDE)
A.学习B.教育C.嬉戏D.游戏E.普遍化的他人
三、名词解释题
26.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共有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以及共同理想信念之上。
27.互动:是指发出刺激活接受刺激而发生的活动,他明显的表现出群体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28.剩余物:是深层的本能直觉同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中介,是模糊不定的直觉本能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些非理性层面中国的相对稳定因素。
29.社会行动:是社会现实最小的和最基本的单位,每一单位行动的基本构成都包括:手段、目的、条件和规范等要素。
30.反功能:是指降低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并能最终导致系统自我瓦解的功能。
四、简答简述题
31.简述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的基本特征。答:不可还原性;对个人的制约作用;普遍性。
32.马克思主张的实践具有哪些特征?答:直接现实性;总体性和历史性;创造性;矛盾性。
33.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的思想。
答:社会分层有三个标准,既经济标准、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经济标准主要是经济利益,是社会分层的客观标准;群体声望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等主要因素,是社会分层的主观标准;政治权力是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具有强制性,是社会分层一个具有一定客观性的标准。
34.简述齐美尔的二人群体的互动特点。答:二人群体的定义;互动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关系的亲密性;互动关系的排他性;互动中的冲突具有剧烈性。
35.简述霍斯曼的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
答:成本与报酬是最基本的社会交换形式;惩罚与强化是与成本和报酬具有直接联系的社会交换基本形式;其他的社会交换基本形式包括:数量和价值;失落与满足;投资与公平。
36.简述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思想
答:社会团结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整合问题;社会团结的基本含义;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引起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37.简述布劳有关有效开展社会交换的观点。 答:外部交换要遵循经济原则,内容交换要遵循道德原则;提高对交换双方的吸引力;在社会交换中,接受帮助和回报感谢之间应有一个时间距离
38.简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答:马克思用“异化劳动”概念来概括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生产劳动状况;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同人的关系相异化。。
39.迪尔凯姆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
答:解释社会事实有两个基本方法论原则。第一个原则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即社会事实只能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个原则是社会事实的功能与它的起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
40.帕森斯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有两个基本构成:一个是社会行动理论;另一个是同社会行动理论有很大区别的社会系统理论。
五、综合应用题
41.是比较齐美尔与迪尔凯姆、韦伯对社会本质的理解。
答::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开始与对社会本质的探讨。孔德、迪尔凯姆等人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过程,韦伯等人则认为社会的实质是个人行为。他认为,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单纯客观过程,也不能把社会归结为个人行为,社会是由人们相互间互动过程实现的,它不仅包含着真实具体的个人行为,也表现为具有同样真实具体性的社会互动形式,是俩个方面的统一,并可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2.试论新教运动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答::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韦伯反对用因果关系来说明,他用“选择亲和性”来解释二者的关系。在韦伯看来,象实证主义那样用自然科学的因素联系方法来一一对应地说明各种社会现象间的复杂联系是行不通的。新教运动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就更为复杂,二者不是
直线性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选择、相互认可、相互支持的关系。韦伯从两个方面做了深入论述。
首先,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无意识且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新教伦理是新教中包含的人生态度、生活准则和理想要求。新教伦理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新教伦理对传统宗教伦理的批判否定,有力地地冲击了旧的宗教观念,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充当了清道夫。
其次,资本生义现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新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在新教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了文化氛围、奠定了思想基础的同时,资本主义现代化逐步展开,这为新教运动从16世纪到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现实的经济基础。
一、单项选择4
1.系统简历完成实证主义社会古典理论的是(C)
A.斯宾塞B.孔德C.迪尔凯姆D.帕森斯
2.提出中程功能论的是(D)
A.帕森斯B.迪尔凯姆C.霍曼斯D.默顿
3.社会实证论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D)
A.价值理性B.审美理性C.工具理性D.科学理性
4.提出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学说的是(A)
A.孔德B.穆勒C.斯宾塞D.迪尔凯姆
5.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实践观点的著作的是(B)
A.《资本论》B.《关于费尔巴哈提纲》C.《法兰西内战》D.《共产党宣言》
6.社会结构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是(A)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7.《实证哲学教程》是谁的主要代表作(B)
A.斯宾塞B.孔德C.韦伯D.迪尔凯姆
8.引起机械团结向有机团体转变的根本原因是(B)
A.社会协作B.社会分工C.社会进行D.社会冲突
9.确立米的社会学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著作是(C)
A.《有关现代哲学》B.《行动哲学》C.《精神、自我和社会》D.《米德文选》
10.霍曼斯认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的最基本范畴是(D)
A.投资与公平B.数量与价值C.惩罚与强化D.成本与报酬
11.布劳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B)
A.《社会整合论》B.《社会生活忠的交换与权利》C.《科层制的动力》D.《比较理论的观点》
12.帕斯托提出了与派生物成对的概念是(C)
A.本能B.直觉C.剩余物D.情感
13.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由两个基本理论构成,一个是社会行动理论,另一个是(C)
A.社会结构理论B.社会分层理论C.社会系统理论D.社会进化理论
14.韦伯解释新教运动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所运用的理论是(D)
A.因果关系B.理想类型C.工具理性行动D.选择亲和性
15.《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是谁的代表作(C)
A.韦伯B.布劳C.默顿D.帕森斯
16.曼海姆知识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内同是(D)
A.社会知识研究B.社会关系问题研究C.社会行为问题研究D.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17.A-G-I-L框架中,A代表的是(B)
A.目标达到B.适应C.整合D.潜在的模式维持
18.帕斯托站在什么立场上对社会行为开展了实证论的认识论研究(D)
A.人本主义B.实证主义C.理性主义D.科学主义
19.霍曼斯直接吸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命题有(B)
A.5个B.7个C.6个D.8个
20.解释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A.韦伯B.斯宾塞C.默顿D.霍曼斯
二、多选题
21.实证主义最早的经验注意思想来源是(AC)
A.培根B.贝克莱C.洛克D.休谟E.康德
22.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概论是(BC)
A.经济基础B.生产力C.生产关系D.上层建筑E.社会形态
23.齐美尔形式社会学认为。社会互动形式是(ABCDE)
A.控制与冲突B.统治与制服C.竞争D.分工E.交往
24.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是(ADE)
A.经济标准B.观念标准C.职业标准D.群体声望E.政治权力
25.霍曼斯分析小群体行为结构的基本概念是(BCD)
A.冲突B.活动C.互动D.情感E.控制
三、名词解释
26.A-G-I-L框架:A:适应G:目标达到I:整合L:潜在的模式维持
27.非逻辑行为:是一个剩余范畴、即除了合逻辑行为以外的一切行为。
28.异化:是指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的活动结果作为从母体中分化出去己力量成为制约、压迫和损害母体的对立物。
29.精英:是指那些在某个团体或某种活动范围里显示出最高才能的人。
30.普遍的功能注意:认为所有的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形态都具有积极的功能。
四、简答
31.简述默顿对宏观结构功能主义原则的批判。答:批判了“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原则;批判了“普遍的功能主义”;批判了社会功能不可缺少性原则;批判的核心精神是强调中程功能分析的特殊性的相对性,否定宏观结构功能分析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32.简述马克思主张的社会结构的特点。答: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社会结构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与社会结构是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出来的;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射虎结构的根本内容。
33.简述帕斯托关于社会统治的基本观点.。答:社会是有精英统治的;精英统治社会是充满矛盾斗争的;在精英统治下的社会不是一种进化过程;而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4.简述米德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答: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嬉戏阶段;游戏阶段;普遍化的他人。
35.简述韦伯主张的科层制的特点。答:存在的持续性与职权的确定性;组织的等级性与职员的专业性;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职权不得转让以及文化系统和档案化。
36.简述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答:每一个单位行动的基本构成都包括:手段、目的、条件和规范等要素;社会行动是有特定目标的且发生在特定的情况中;某些情境作为社会行动者的手段来加以利用;社会行动的目的和手段受价值评价导向的。
37.如何理解帕累的派生物?答:它与剩余物概念行对应,是指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观念;包括各种信仰体系、价值判断以及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其他包含了价值理想要求的理论形式;表现为丰富多彩且动态易变的形式。
38.简述迪尔凯姆的自杀类型理论。答:自杀是一种极端的社会越轨和失范行为;有三种自杀类型、即利他性自杀,利己性自杀、失范性自杀。
39.社会事实的基本特征。答:首要特点是不可还原性,即社会事实不是个人事实;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个人的制约作用;第三个基本特征是他们的普遍性。
40.韦伯划分的基本行动类型有哪几种?答: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行动;情感行动。
五、综合应用题
41.试析韦伯的社会学定义
答::韦伯认为,在社会生活领域没有脱离个人行动的社会现象,而个人行动都是带有主观意义的,因此,所有社会现象一定包含着个人的主观意义。而据此而论,以社会作为研究领域的社会学,就不可能面对纯客观的社会事实,就不可能不去研究带有社会意义的个人行动。韦伯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试图深入理解社会行动以便对其过程及影响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
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他所指的社会行动实质是个人行动。他把社会行动归结为个人行动的根据在于:社会行动一定是认得活动,真实的人是那些有着各种主观意愿的个人。虽然各种主观意愿把个人行动导向不同目标和不同领域,但是也正是这些主观意愿使人的行动具有了社会意义。
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称为“解释的”社会学。他关于社会行动的主观性,理解作为总体性意识活动(包括知、情、义)在社会行动中的作用、对社会行动的把握应当坚持投入和体验的方法等等观点。
42.试比较布劳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答::霍斯曼关于社会交换活动的概念,既是对社会交换活动基本内容和基本关系的理论概括,同时又是他用来解释更为复杂社会现象的基本原则。
  与霍曼斯不同,布劳研究社会交换问题不是重视它的心理基础,而是重视各种交换行为的相互关系;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个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上,而是通过社会层面的交换行为的分析,例如对群体交换关系的分析,揭示出社会权力、社会制度、社会演化等宏观社会结构。正是在这些不同特点的基础上,霍曼斯的交换理论被称为人际交换理论,而布劳的则被称为社会交换结构理论。
一、单项选择5
1.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A.孔德B.齐美尔C.卢卡奇D.莫格尔
2.在发挥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是(A)
A.哈贝马斯B.马尔库塞C.齐美尔D.韦伯
3.斯宾塞提出的社会学理论是(B)
A.社会事实论B.社会有机体论C.社会关系论D.社会交往论
4.《社会分工论》是谁的社会学代表作(B)
A.孔德B.迪尔凯姆C.斯宾塞D.米德
5.米的的社会学理论被称为(D)
A.社会冲突论B.社会交换论C.结构功能论D.符号互动论
6.霍曼斯在哪本书中对小全体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做了描述性分析(C)
A.《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B.《社会学本质》C.《人类群体》D.《帕雷托学说入门》
7.迪尔凯姆认为,最重要的社会事实是(C)
A.社会失范问题B.社会进步问题C.社会团结问题D.社会动力问题
8.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是(C)
A.人际交换理论B.社会结构理论C.社会交换结构理论D.社会交换理论
9.帕雷托思想的来源之一是(C)
A.现代史学B.古代数学C.现代数学经济学D.古代经济学
10.《实证哲学教程》是谁的主要代表作(B)
A.斯宾塞B.孔德C.韦伯D.迪尔凯姆
11.A-G-I-L框架是帕森斯哪一个理论的主要内容(C)
A.社会行动理论B.社会结构理论C.社会系统理论D.社会进化理论
12.默顿的主要代表作是(C)
A.《社会结构理论》B.《社会学通论》C.《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D.《生物学原理》
13.曼海姆的社会学被认为(D)
A.社会行为社会学B.社会结构社会学C.符号社会学D.只是社会学
14.帕森斯认为社会现实最小的单位和最基本的单位是(B)
A.社会结构B.社会行动C.社会关系D.社会团体
15.社会是由精英统治的观点是谁提出来的(B)
A.穆勒B.帕累托C.霍曼斯D.布劳
16.西方社会学研究开始从宏微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是由谁实现的(B)
A.滕尼斯B.齐美尔C.柏格森D.韦伯
17.真正开展宏微观社会学研究的是以谁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A)
A.帕森斯B.默顿C.帕累托D.布劳
18.韦伯认为最系统、最有效率的社会组织是(B)
A.传统组织B       .科层制C.长老制D.自愿性社团
19.韦伯认为最基本和最典型的价值理性行动是(D)
A.生产活动B.科技活动C.政治活动D.宗教活动
20.米的认为最简单、最基本的人际沟通形式是(C)
A.语言B.符号C.姿势对话D.语词沟通
二、多项选择
21.实证主义社会学反对理性主义中的(BC)
A.科学理性B.价值理性C.审美理性D.目的理性E.工具理性
22.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总体性B.直接现实性C.历史性D.创造性E.矛盾性
23.齐美尔的统治与服从模式包括(ABC)
A.服从于个人B.服从与多数人C.服从于思想原则D.服从于群众E.服从于社会
24.齐美尔在哪本书中阐释了社会分化引起社会有机体进化的理论(AB)
A.《社会分化》B.《伦理学导言》C.《社会学》D.《货币哲学》E.《历史哲学问题》
25.韦伯的传统权威包括(ABC)
A.老年人统治B.族长制C.世垄制D.禅让制E.仿效制
三、名词解释
26.派生物:是指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观念,包括各种信仰体系,价值判断以及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其它包含了价值理想要求的理论形式。
27.异化:指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的活动结果作为从母体中分化出去的、异己力量称为制约、压迫和损害母体的对立。
28.反功能:是指降低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并能最终导致系统自我瓦解的功能。
29.群体持续性:是人们希求群体稳定、团体、个人在其中不受伤害的一种保守性心理。
30.互动:是指发出刺激或接受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它明显地表现出群体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四、简答
31.简述迪尔凯姆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论原则。答:第一个原则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即社会事实只能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个原则是社会事实的功能与它的起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这个原则同第一个原则直接相关。
32.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阶段。答:工业化理论阶段;现代化理论阶段;后现代化理论阶段;重建现代化理论阶段。
33.简述孔德的知识类型发展理论。答:第一阶段是神学或虚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或抽象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科学或实证的阶段。
34.简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答:有四种理想类型的社会行动,即工具理性的社会行动;价值理性的社会行动;传统性的社会行动;情感性的社会行动。
35.霍曼斯是如何解释社会交换权利的形成?答: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利形成,他从成本和报酬的关系中引申出两个原则来具体解释社会交换权利的具体形成过程;第一个原则是“礼仪最小原则”第二个原则是“稀有资源原则”
36.如何理解帕累托的剩余物?答:指的是深层的本能直觉同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中介;是模糊不定的直觉本能长期积淀而行成的一些非理性层面中的相对稳定因素;对意识形态观念具有直接的影响;有六种剩余物贯穿于漫长的西方历史中,并被永恒地保存下来。
37.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答:情感与情感中立;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先赋与投入以及专一性与扩散性。
38.简述韦伯的权威类型理论。答:传统权威,合法权威;感召权威;不同类型的权威实质上是不通类型的社会控制形式。
39.简答马克思主张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活动;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
40.简述米德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答: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嬉戏阶段,游戏阶段;普遍化的他人。
五、综合应用题
41.试论韦伯的社会秩序合理性理论。
答::韦伯关于三种权威类型和科层制的论述,其实质是在论述控制形式或社会组织形式,进一步说是关于社会秩序的研究。对于韦伯来说,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以主观意愿为根本的社会行动之上的,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或建立何种社会秩序,要以人们的理解、认可或接受为前提。因此,韦伯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外在客观性,而是以理解、认同、接受等主观因素为基础的主观共同性,亦即主观性的客观佳。
韦伯用“社会秩序合法性”来概括社会秩序的主观因素。“合法性”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成员的认可,只有社会秩序的规范和规则被社会成员作为符合其欲望的东西接受下来,才是有效的或合法的。韦伯指出:“合法性被行动者归结为他们以下列方式行动时所遵从的秩序:A,依据传统,相信一贯存在着的合法性。B,凭借感情,尤其是情绪,使新显露的事物或效仿的榜样合法化。C,凭借对秩序的绝对价值的一种理性的信仰,这样绝对的和最终的约束力使其有效合法。D,因为秩序是以法律认可的方式建立的。”这里,韦伯从四种社会行动类型揭示了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主观根据,说到底,社会秩序的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凭借传统、理想和法律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的认可。
42.试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答::在近代物理学影响下,孔德为代表的社会实证论得到了广泛流传;与此同时,在近代生物学的影响下,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有机论也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发生了广泛影响。
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有机体一样,其成长与进化是通过不断地分化与整合过程来完成的。在斯宾塞看来,作为一种自然的社会过程,无须谁来设计和推进,它自身就一定不断地增长。社会有机体增长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增大和功能增强。斯宾塞更注意的是后者,他首先从社会功能的增强与分化入手讨论社会有机体增长。他认为,引起增长的原因是物竞天择。正是在社会成员之间残酷的竞争过程中,那些弱者不断被淘汰,而那些强者不仅赢得生存条件,并且在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功能。强者越强,竞争也就越加激烈,这反过来又迫使社会成员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能力。
社会成员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有效方式是其职能的专门化。只有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社会成员才能在社会竞争中保持其他成员难以取代的优势。斯宾塞所说的社会有机体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和机能膨胀,而是因竞争推动的社会成员专业分化和社会结构异质多样化过程。
斯宾塞认为社会分化不仅促进了社会成员专业职能的增强和社会结构异质性增加,而且还促进了社会整合不断加强。社会有机体在其增长的过程中就提出一个不可排除的任务:社会整合。
斯宾塞在讨论社会整合时实质上论证了社会控制的必性从自然过程论证社会控制,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因分化而相互间依赖性越来越强,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的脆弱性也不断增大,为了保持自身的协调运行,社会需要一个能够调控制各部分的“管理系统”。在社会进化的初级阶段,管系统的任务和功能主要表现为防御外来侵略,而在社会进化较高级阶段;管理系统的任务和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内部调节控制;这种变化是与社会结构分化与复杂化直接相关的。
斯宾塞还从社会结构等级性分工上来谈论神会社会整合问题。他认为,生物有机体之所以能够协调有序地发挥自己功能,基本原因在于机体不同器官各种功能的分工有序。在社会有机体中,劳动阶级 (工人阶级)、商人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生产来为社会有机体提供维持存在的养料,商人阶级通过商品流通担负分配机能,工业资产阶级不仅调节生产分配,而且也调节整个社会,使社会各个环节都能各司其能地协调运作起来。斯宾塞认为这种等级性分工如果不被干扰,那么社会各组成部分就会各按其分地整合起来,在良好的秩序中展开。
 
 

在线客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