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吉林大学自考招生信息网
第一部分  简答题  论述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实践。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钟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的批判精神。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5.简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答:(1)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坚决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研究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它们加以适当的调整.
(3)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6.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完成自己)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答:(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8.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9.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0.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仁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没有各个阶段上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就只能是句空话。因此.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12.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等等。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今后它还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发展。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而不是离开这个基础和血脉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作出.理论创新.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有以下两种情形:
①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②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运动是无条件下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②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1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处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15.简述时闻囊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答:(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
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与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其绝对性、无限性存在于相对性、有限性之中.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之总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
16.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答:(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②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①物质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物质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
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劳动改变了古猿的身体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3)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实验的进行大大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18.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答:(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19.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0.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1.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答:(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前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意识;后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
(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3)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观点是:
①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心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2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3。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答:(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①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
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
24.简述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
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5 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②发展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外力推动的.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盼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在线客服

关闭